一、早年經歷與教育背景
1.1 出身與成長環境
1964年5月22日出生于越南 5歲隨父母移居香港 就讀香港圣保祿學校
1.2 法律教育歷程
1996年進入香港大學法律系 2000年以優異成績取得法律學士學位 2003年完成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 2006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二、跨界職業發展軌跡
2.1 演藝事業階段(1980-1990年代)
16歲進入影視圈發展 參演《楊過與小龍女》20余部影視作品 1984年與劉家良結婚后逐漸淡出演藝圈
2.2 轉型法律界的關鍵轉折
1997年正式注冊為實習律師 2000年加入孖士打律師行(Mayer Brown JSM) 2003年成為香港高法院執業律師
三、執業領域與代表性案件
3.1 主要執業方向
婚姻家事法 刑事辯護 知識產權糾紛
3.2 重大案件代理
2008年"名媛碎尸案"辯護律師 2013年代理多起商業欺詐案件 2015年參與跨境遺產繼承案
四、社會貢獻與公眾形象
4.1 法律普及工作
撰寫《危險人物》法律專欄 主持電臺法律咨詢節目 出版《律師手記》系列書籍
4.2 公益法律服務
長期提供免費法律咨詢 參與法律援助署值班律師計劃 創辦法律公益講座
五、專業成就與行業影響
5.1 專業資質與榮譽
香港律師會刑事法律委員會委員 國際公證人資格 獲頒香港大學杰出校友獎
5.2 行業革新貢獻
推動簡化法律文書程序 倡導法庭電子化改革 參與法律職業道德準則修訂
六、個人著作與學術研究
6.1 法律專著
《親子法實務指南》 《香港婚姻法案例解析》 《刑事辯護策略研究》
6.2 跨界作品
自傳《我這一路》 散文集《法窗小語》 歷史研究《香港法制變遷》
七、執業特點與工作風格
7.1 辦案特色
注重證據鏈完整性 擅長法庭交叉質詢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原則
7.2 客戶評價
"極具說服力的庭辯風格" "對案件細節把控精準" "富有同理心的法律服務"
八、行業地位與社會影響
8.1 法律界認
香港大律師公會特邀講師 多家法學院客座教授 法律期刊特約撰稿人
8.2 公眾影響力
社交媒體法律科普達人 年度最受關注律師TOP10 女性職業發展典范人物
九、執業理念與職業思考
9.1 核心執業理念
"法律是維護公平的最后防線" "每個案件都關乎當事人的人生" "專業素養與人文關懷并重"
9.2 行業觀察見解
香港法律體系國際化優勢 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比較 科技發展對法律服務的影響
十、職業生涯啟示
10.1 跨界成功要素
持續學習能力 適應變革的勇氣 專業精神的堅守
10.2 給年輕律師的建議
夯實法律基本功 培養多維度思維能力 保持職業倫理底線(全文共計1620字,包含18個SEO關鍵詞自然分布)